干岔子自然保护区简介

设置字体大小:【 】 【打印】 【页面调色版  发布时间:2013-06-27 点击次数:


一、基本情况
      黑龙江干岔子自然保护区位于小兴安岭北麓的黑龙江省逊克县境内,地理坐标北纬49°24′54″~49°35′03″,东经127°48′34″~128°07′09″。东与逊克县苗圃接壤,南以逊别拉河为界,西与孙吴县相连,北与俄罗斯以黑龙江为界。东西长22.6公里,南北宽18.7公里,保护区总面积21374 hm2。
      根据保护区功能区区划的原则与依据将其划分为核心区、缓冲区和实验区三个功能区,核心区面积8584hm²,占保护区总面积的40.16%,缓冲区面积8006hm²,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7.46%,实验区面积4784hm²,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2.38%。
      保护区生态系统类型多样,有草本沼泽湿地、灌丛沼泽湿地、森林沼泽湿地、河流湿地、人工湿地等湿地生态系统和丰富的森林生态系统。良好的生态资源为野生动植物的生长、繁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,是天然的物种基因库。据专家考察,保护区内有高等植物654种,其中有紫椴、黄檗、钻天柳、野大豆、水曲柳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5种;无脊椎动物302种;脊椎动物290种,其中鱼类49种,两栖类7种,爬行类8种,鸟类183种,哺乳类43种。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紫貂、貂熊、东方白鹳、金雕、白头鹤、白鹤、大鸨等7种,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棕熊、水獭、猞猁、黄喉貂、雪兔、驼鹿、马鹿、鸳鸯、鹊鹞、红隼、花尾榛鸡、长尾林鸮、毛脚鵟、短耳鸮等35种
      二、存在的问题
     (一)干岔子林场湿地面积大幅度正在逐年减少,特别是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,随着人口的增加,人类活动的加剧,以及全球气候变暖,逐渐对湿地蚕食围垦、开荒造田、挤占河道,使原有湿地不断受到破坏,水面逐渐萎缩,地面逐渐疏干,沼泽和湿地生态遭到严重破坏。目前,急需建立正规的保护区管理机构,使保护区管理走向正轨。
     (二)保护区管理资金不到位,已造成保护区各项工作无法开展。 虽然湿地保护工作列入重点项目工程来抓,成立了干岔子自然保护区工作领导小组,制定了干岔子自然保护区管理方案,但实际工作开展缓慢。
     (三)保护区基本建设缓慢,管护房、瞭望塔、巡护路以及各种通讯设备和交通工具还没有立项。

三、下一步工作
     (一)必须成立保护区管理机构,健全组织机构,制定保护区各项管理规章制度。
     (二)制定保护区修复和管理方案,制定科学的长远规划,严禁在湿地范围内新挖鱼塘、毁林、毁草、破坏湿地等行为。使湿地面积逐年增加。

信息来源:365bet网址主页管理员 | 责任编辑:365bet网址主页管理员